空调制冷和制热哪个更费电?
首先可以明确的是:同一台空调,设定同样的温度,运作同样的时间,制热和制冷的耗电量是不一样的。
某机构做过相关调查,以市场上某品牌家用1.5匹壁挂式空调的参数为例:
空调制冷量为3500W
制冷功率为1080W
能效比为3500÷1068≈3.28
空调制热量为3850W
制热功率为1120W
能效比为3850÷1120≈3.44
通过这样的对比来看,同等条件下空调的制热模式比制冷模式的效率略高一些,理应更省电。
不过,上述只是理想状况下的测算数值。在实际使用时,空调运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,制热模式通常更加耗电。
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大部分都为冷暖两用,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,那制冷和制热哪种方式更费电呢?回答这个问题,先来了解一下空调的制热/制冷原理。
空调制冷或制热运用的是液化(由气态变为液态)时放出热量;汽化(由液态变为气态)时吸收热量的自然现象。
空调制热时,冷媒被压缩机加压变为高温高压气体,进入室内机换热器,冷媒冷凝液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,空气经过换热器被加热后吹入室内,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,液态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,进入室外机的换热器,蒸发汽化变为气体吸收热量,变为气体的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。
空调制冷与制热通过四通阀来进行切换,但空调不论制冷还是制热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,即: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,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,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,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。
形象的说,空调的作用其实只是在“转移”热量,制热时将室外的热量“转移”到室内,让室内更热、室外更冷,这也就是为什么空调制热时,室内机吹热风而室外机吹出的是冷风。相反的,制冷时室内机吹冷风而室外机吹出的是热风,热量被空调从室内“转移”到了室外。
空调制冷与制热是两个相反的过程,“转移”同样的热量所消耗的电能也是一样的,但实际上,制热却比制冷更加费电,这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所致。
为什么制热模式更耗电?
- 冬季室内外温差更大
夏季使用空调制冷时,室外温度通常在35~38℃,如果按照设定25℃计算,需要靠空调运作调节的温度相差在10~13℃左右。
- 室外机的除霜功能
大部分家庭会将家用空调外机固定在室外的墙面上,在气温较低的冬季,为了防止机油凝固导致空调机能故障,室外机会自动启动除霜功能。
处于待机状态下的空调压缩机会定期自行运转,为正式启动进行“预热”,这个过程会消耗部分额外的电能,使冬季空调能耗增加。
- 电辅热功能
市面上的部分空调会附带电辅热功能,来加强冬季制热效果。如果冬季使用空调时开启电辅热,额外的耗电相比不需要使用电辅热功能的夏季会高出不少。
此外,一些空调在制热模式下,当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差超过2℃时,就会自动开启电辅热功能,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额外的电耗。